性商进化论:渴望隽永的感情没变,但实现它的路径变了

alva2014-03-27 10:00:24

性商进化论:渴望隽永的感情没变,但实现它的路径变了

正像老话所说,所有成功的约会可能都是相似的,但所有失败的约会则各有各的不同。今天人们相识、相恋、在一起的过程已经被互联网的深深参与所改变,虽然你最终追求的东西--一份隽永的感情,并没有什么改变,但是实现它的路径却充满了各种现代和后现代的符号。我们试图用以下内容构建一个庞大的情感数据库,祝你在其中邂逅某个阶段的自己。

一颗寂寞心灵的APP之旅


昏暗的灯光,摇曳的烛影,精致的餐具,氤氲着浪漫的气氛。这里是三里屯酒吧街附近的一处西餐厅。望着对面女孩的脸,我有些恍惚,今天是情人节,我和一个陌生人在一起。

她很漂亮,肌肤胜雪。从始至终,我都在拼命地想着话题,努力打破尴尬。她的反应冷淡,只是不咸不淡地应答,显然对我没兴趣。这样的场景我并不陌生,我在等着她找借口离开。果然,手机响起,她要走了。临走我问她是不是单身,她说不是,男友在国外,和我吃饭只是因为我在那款手机APP"请吃饭"中发出了邀请,这家餐厅的金枪鱼沙拉是她的最爱。看着她走出餐厅,身影消失在北京的雾霾之中,我一口气喝掉了整杯玛格丽特。

我,今年26岁。一名记者,试用各种新的APP是我工作的一部分。上面的故事,是陌生人交友APP体验式报道中一个再普通不过的场景。一个人,在一个空旷的房间,这是我结束一天忙碌后回到家中的常态。陪伴我的还有一部智能手机,与大多数都市里生活的年轻人一样,手机俨然成为了我身体的延伸,它可以解决我日常生活的一切信息需求。"请吃饭"是我最新使用的一款应用,我可以在上面发出请吃饭的邀请,在报名的人中选择和谁一起吃。

我已经邀请过5个女孩吃饭了,没有一个发展为恋人。我的工作很忙碌,每天都会接触不同的人。无奈的是,对我而言工作关系很难变成私人关系,尤其是恋人。明明是自己愚笨,却总是骗自己说缘分未到。

前不久,我接到了一通电话,百合网打来的,一个殷勤的声音传过来,她说可以给我安排相亲。我这才恍惚想起,相亲节目《非诚勿扰》特别火的时候,我曾在父母的怂恿之下注册过百合网,他们希望有朝一日我成为孟非口中的"百合网为我们推荐的男嘉宾"。后来我才知道,这种一对一的专业红娘服务是各家婚恋网站的新业务。随着婚恋交友网站PC端的增长放缓,线上资源引流到线下的高端猎婚成了新的增长点。

移动时代,婚恋网站的模式显得有些笨重。为PC设计的婚恋网站正遭受前所未有的冲击,受屏幕大小的限制,婚恋网站在手机上的浏览效果并不好。关键是,越来越多的交友应用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后起之秀野蛮成长,想要颠覆前者,取而代之。这些主打陌生人交友的APP以全新的社交玩法,吸引着追求新鲜感的年轻人。

我曾一度沉迷于微信的漂流瓶和摇一摇,这两个游戏性的社交功能被认为是腾讯公司高级副总裁张小龙的神来之笔。可是,想通过它们找女朋友,简直就像大海捞针一样,它们覆盖所有微信用户,遇到的人来自五湖四海,我可接受不了异地恋。

后来,陌陌出现了,身边的朋友都在用,他们说上面有机会、有惊喜,于是我也成为了"陌陌分之一"。陌陌和附近的人一样,本质是基于LBS的陌生人社交。前不久,陌陌创始人唐岩宣布,专注于这一需求,陌陌进入了过亿用户的产品阵营。而我在此茫茫人海中寻寻觅觅,没有惊喜,只有失望。

每次,我和陌生女孩主动打招呼,基本都会石沉大海。即便对方回复了,在"你好"之后我也实在找不到什么话题。我一直觉得诸如查户口般的问题太Low,所以问不出口。陌生人社交,本身就心存戒备,如果不是情场高手,真的很难打开局面深入交流,聊天一般止于"呵呵"。每每主动出击,次次铩羽而归。不过我并不死心,在线状态长期设置为"对所有人可见",因为心中还残留着一丝希望,也许有人会喜欢我,主动找我搭讪。念念不忘,必有回响。终于某天,奇迹出现了,一个美丽的女孩主动问我要不要出来吃饭。难道是我的诚意感动了上天,我换上了新买的淘宝爆款,满心欢喜地来到约会地点。她真美,不像很多陌陌上的"美图秀秀党"一样"见光死"。她长发飘飘,眼波流转,顾盼流连,挡不住万种风情。吃饭时,不需要我讲无聊的冷笑话,她不停地说着话,我的任务只是傻傻地看着她。

吃过饭,她说想去酒吧坐坐,我明明不喜欢那种场合,还是答应了她。她带路去了一家位置偏僻的酒吧,坐下后直接要了两杯鸡尾酒,之后聊天竟然开始变得冷淡,有一搭没一搭地说着话,结账时酒吧向我收了1000元。虽然明知被宰,还是碍于面子,二话不说刷了卡。出了酒吧,她说自己有些累,便扬长而去了。

这之后很长一段,我忘记了用手机应用找女友这回事。后来,陌陌增加了群组功能,将陌生人关系通过兴趣,沉淀为熟人关系。陌陌群组产品经理钟永安曾说,陌陌后台平均每天收到2万多次建群申请。我在知乎上看到一位ID为"郑娜娃"的网友在知乎上描述了自己的群组体验:"在我们生活、工作的周围组各种局,虽然人陌生,但是环境是熟悉的,大家距离得近,有一种巧合和惺惺相惜的感觉,交友门槛突然就降低了……毕竟组群跟一对一的约会比起来,安全系数要高许多,而且没那么暧昧。"

索契冬奥会上,美国手机约会软件Tinder大放异彩,各国运动员白天在赛场上争金夺银,比赛结束之后靠Tinder寻找激情。据Tinder官方统计,冬奥会开幕后那几天,Tinder在索契的新用户数量每日新增400%,有媒体开玩笑说,Tinder间接导致了奥运村内的10万只避孕套消耗殆尽。

奥运村一直是一夜情的高发区,现代科技推波助澜。冬奥会刚刚开幕,新西兰运动员瑞贝卡·托尔就在Twitter上说:"我已经迫不及待要去奥运村用Tinder啦!"Tinder的火爆可见一斑。Tinder的引爆点在于简单高效,系统给用户推荐一张附近异性的照片,如果喜欢对方的照片,向右滑动屏幕表示Yes,向左滑动屏幕表示No。如果用户双方同时选择Yes,两个人就可以聊天了。这款产品发布两年来,形成了1000万次成功匹配,用户每天会在Tinder上进行7.5亿次滑动操作,用以表达喜欢还是不喜欢。

就是这样"以貌取人"的机制,让用户如滚雪球般成长起来。看起来似乎肤浅,却直接切中了人们追求快速的心理。现代社会忙碌的人们,一切都是高频次和碎片化的。在路边等车的几分钟时间,就可以用Tinder迎接一场邂逅。但是,这样速食般的相遇,结局也难免草草,Tinder主要被人们作为寻找刺激的工具。谈及此类APP,不得不说现已改名为"Down"的Bang with friends,这款应用曾因为赤裸裸的因"性"结缘而被苹果下架--性一直是推动科技发展的重要推手。

陌陌CEO唐岩认定性需求是用户在网上结识陌生人的主要动力。在国内,陌陌一度被视为"约炮神器"。不管是Tinder还是陌陌,之所以摘不掉约炮的帽子,就是因为它们太高效了,太容易得到的便很难去珍惜。

如果可以慢下来,产品机制上加以限制,社区氛围便会有可能倾向于严肃的相恋。Tinder在国内出现了几款模仿者,它们基于Tinder做出了本土化创新,限制的程度各有不同,产生的社区氛围也不尽相同,"撩菜撩汤"就是其中之一。在我看来,这是国内最像Tinder的交友APP,但它的创始人蒋世奎不这样认为,他认为Tinder和撩菜撩汤都是"Hot or Not"网站的模仿者。撩菜撩汤的名字"海派味"十足,在吴语语系下,"撩菜"的意思是男人勾搭女人,"撩汤"则是女人逗引男人。

于是,我开始在上面找自己的菜。注册用户过程中,有一点让我感觉很真实,除需要填写一般的资料信息,还可以上传语音和视频介绍。经过短暂的思想斗争,我录了一段20秒的自我介绍,没有录视频。事实证明,多数人和我一样心存戒备,蒋世奎透露,用户录制音频的比例高达50%,视频仅为20%。

蒋世奎将撩菜撩汤定义为移动版的世纪佳缘,他认为传统婚恋已经Out了,年轻人需要新的、免费的交友方式。撩菜撩汤的用户年龄跨度小到15岁,大到40多岁。核心用户群集中在18-28岁。注册成功后,系统送给了我10把钥匙,我还没搞清楚怎么用,配对就开始了。

一张美女照片迎面扑来,照片左右两侧有两个按钮,分别是"我的菜"和"没感觉"。我眼带桃心地选了几个"我的菜"之后,系统寂然无声。这时的我只有等待,因为撩菜撩汤并不内置即时通讯功能,我在等着某个女孩垂青于我,把我当作她的"菜",漫长的等待之后,终于遇到了那个人。这之后,我明白了钥匙的用处,钥匙作为撩菜撩汤的虚拟货币而存在,用于"互视为菜"之后开启资料,获得联系方式。你还可以购买礼物,送给心仪之人。

钥匙6把起售,1把1元。为了维持用户活跃,系统每天会送用户1把钥匙。根据蒋世奎说,撩菜撩汤的用户留存率很高,30天后的用户留存率为20%,付费用户比例为10%,靠"卖钥匙",撩菜撩汤10人左右的团队现在已经收入不菲,因为用户的付费意愿很强,而且不乏土豪用户。礼物系统一直被蒋世奎津津乐道,只有6款礼物可供用户选择,除了玫瑰、跑车这些俗气的虚拟礼物,最贵的是一款名为"真爱"的礼物,价值9999把钥匙,也就是9999元人民币。

真爱无价,已经有不少用户送出了"真爱",蒋世奎并不愿意透露具体数字。虚拟货币是撩菜撩汤对Tinder进行的一次本土化创新,借鉴了9158、六间房等本土秀场网站的盈利模式。撩菜撩汤礼物系统的巧妙之处在于,每送出一款礼物,哪怕是价值一把钥匙的玫瑰,收礼物的人收到信息后,一般都会礼貌性地回话,这样便为宅男创造了与女神对话的机会。蒋世奎说,对不少男性用户来说,这就已经够了。

撩菜撩汤的数十万用户中,男女比例3.5:1,如此狼多肉少的情况,开发者以照顾、留住女性用户为重要原则,只要留住了她们,就不愁没有男性用户,这是荷尔蒙社交的根本。据移动应用分析公司Flurry的数据显示,各类约会类应用中平均有64%是男性,Android系统手机男性用户更多,占到66%。

蒋世奎故意将外表优质的用户照片放到前面,他说人人都是外貌协会,外表是决定好感的第一要素。如果男女不来电,再聊200分钟感受内涵,都不会产生感情。在Tinder和撩菜撩汤中,人们对于外貌的追求被无限放大了。这种仅凭第一印象,把照片滑来滑去的APP,游戏的成分占了多数。现在,国外有一些应用正在回归传统,比如Twine Canvas,它首先考察用户兴趣的匹配度,用户可以选择不同照片或图画进行拼接组合,并附上个人爱好的介绍。用户可以浏览他人上传的贴图,如果两人之间喜欢彼此的风格,就可以进一步交流。这是和Tinder等外貌先行的APP反其道而行之的,让人们由内而外地相识。蒋世奎认为,这有违天性。但是,在这种因内在而相识的产品机制下,人们至少是不会缺少谈资的。而陌陌、Tinder极大的缺点便在于,人们很难开展交流。

一次偶尔的机会,我在《非诚勿扰》的电视节目上看到了"豆浆油条"的创始人张述,在美国出生的他曾两次参加这个节目。我安装这款应用只是单纯地喜欢这个名字,爱情本来就该像豆浆油条般简单自然。使用后的第一感觉,相比撩菜撩汤,豆浆油条很小清新。张述至今没成功和中国女孩谈过恋爱。相比美国女孩,他觉得中国女孩更倾向于快速确立恋爱关系,主流社会人群在婚姻问题上,普遍显得急迫。

张述说,爱情和交友靠的是缘分,不是功利性的猎取目标。相比撩菜撩汤,豆浆油条对Tinder模式变动很大,男女的相识不再仅凭"眼缘",个人条件被放到了相等的地位,有无车房这类丈母娘普遍关心的问题,也被作为重要参考目标。从这一点来看,豆浆油条更有婚恋网站的味道。张述想要追求一种介于随便和保守之间的状态,不希望拘泥于任何一种形式,既不想做约炮软件,也不想成为婚恋软件,任人们自由发展关系。

缘分可遇不可求,想用豆浆油条找到另一半的难度很大。我选择用我的新浪微博账号进行登录,通过第三方社交账号登录不仅可以节省时间,还可以确保用户信息的真实。后台获得这些信息后,会用数据挖掘技术,对用户个人特点建模,作为智能匹配的依据。

每次配对,看着一颗"怦怦跳"的红心,从0%-100%,慢慢满溢,四位女孩的神秘面纱被徐徐揭开,总是有新的期待,缘分游戏自此开始。玩过上百次豆浆油条的缘分配对游戏,有一次让我至今难忘,我在上面遇到了初中时的暗恋对象。起初,我以为这只是一次寻常的配对,当她的照片和其他三位女孩的照片一起出现在我眼前时,我的大脑停滞了,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她转学之后便人间蒸发了一样,在漫长的高中生涯我一直想着她。

现在,上天给了我一次机会。我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她的照片,心跳加速。系统进入资料选择页,四个人的资料被完全打乱。我如果选对了她的资料,就有可能与她直接对话。这对我来说简直易如反掌,她的身高、年龄、星座我了然于胸。好事多磨,万万没有想到,竟然出现了"李鬼",另外一人的资料,除了职业,其他和她的基本一样,我愣住了。

旋即又放下心来,因为就算选错了,系统还会再给我一次机会,从照片和资料两个维度进行二选一,一个是我选择了照片的女孩,一个是我选择了资料的女孩。结束了选择,我进入了甜蜜的等待,我在等着她选择我,因为只有在对方经历了同样的流程之后,她在四位男性中将我视为意中人,我俩才算配对成功,然后就可以直接对话了。几天之后,我进入了焦急的等待,莫非她已经卸载了应用,或者她根本就没有选我。

老天给了我一次机会,又跟我开了一次玩笑。如果当我选了她,发现她也选了我的时候,该有多么美妙。错过了臆想中的真爱,我至今没有一次配对成功,匹配难度简直可以与《FlAPPy Bird》相提并论,或许这样用户才会更加慎重认真,遏制骚扰信息和约炮邀约。撩菜撩汤平均每个用户可以成功匹配500次,这种高匹配次数得益于低门槛,张述并没有透露豆浆油条让多少有缘人心有灵犀,他只是说有一半的用户成功过。

张述意识到,之前的匹配机制,用户成功的概率太低。为了增加配对概率,当你被选中,系统会通知"谁选了我",相当于给了双方一次机会,让缘分不会因为直觉出错而溜走。用完每天三次的配对机会,用户想要继续缘分游戏,需要花钱购买"黄豆",6元钱可以购买60个黄豆,30个黄豆换3次缘分配对机会。与撩菜撩汤不同,豆浆油条并没有礼物系统,这是由配对机制,和想要营造严肃交友的社区氛围决定的。

豆浆油条另一种增加匹配概率的方法是利用大数据技术分析用户资料,为人们推荐条件相当的用户。从理念上,这是根本的变化,让机器改变社交网络中如金字塔般的用户架构,由纵深到平行,把人分割成了平等的梯队。不过,理想总是丰满,现实总是骨感。机器不是万能的,尤其在恋爱这件事上,不是简单划分一下人群,就能轻易促成的。个体的多样性,包含无数个维度,所谓的兴趣、性格也不能仅仅通过职业、年龄、星座等作为依据。豆浆油条提出了很好的概念,在实际推荐效果上,并不尽如人意。

我依然一个人,经历了暗恋对象的无视,我有些心灰意冷。直到有一天,在朋友的聚会上,我遇到一个女孩,她是我的理想型,让我的心死灰复燃。不过生性害羞的我,始终没有鼓起勇气和她说上一句话,只敢偷偷瞥上几眼。

回到家,我后悔不已,她是我朋友的朋友,我可以直接向朋友要她的联系方式,犹豫再三,我不希望朋友知道,他是个大嘴巴,会在圈子里传遍我的绯闻。这个时候,我突然想到自己曾在报道中看到了一款名为"某某"的应用,它的功能就是让人找到朋友的朋友。我立刻将某某安装到了手机里,我和她有不少共同好友,并且她也安装了某某,没费吹灰之力,我就联系上了她。

虽然通过聊天,我知道她已经有了男友,但是这并不妨碍我继续使用这款应用。我想,是时候从虚拟的世界走向现实了。某某需要通过微博账号登录,以便抓取用户在微博上的好友关系。人们说某某是"挖墙脚利器",会加剧上演"闺蜜劫",让有男女朋友的人感到草木皆兵。某某的创始人叶雯佳不以为然,她说这只是噱头,就像人们说陌陌是约炮利器一样。

某某去年8月上线,如今已经积累了百万量级的用户,获得了新东方联合创始人徐小平百万级人民币的天使投资。叶雯佳的创意来源于邓巴理论,即用朋友的朋友,形成的二度人脉,完成跨越单层关系的社交网络。就是"杀熟"。我想通了,何必舍近求远呢?没有互联网,人们的婚姻问题不就是这样解决的吗。感情常常就是如此,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这种半熟人之间的社交更安全,并且同样可以暧昧不清。套用一句歌词,"可能在我左右,你才追求,孤独的自由"。但最大的硬伤还在于,它极度依赖用户注册,我发送出的约会请求,只有在对方同样安装了某某的情况下,才能有所显示,这让我在不知情的情况下,白白浪费了很多感情。在与那个女孩失之交臂后,我再也没在某某上找到想要约会的人。

微信服务号的发展势如破竹,功能越来越强大。通过朋友的推荐,我关注了"约你妹",它可以调用各种接口,实现诸多功能。"约你妹"不是骂人的话,不同的断句方式会有不同语言效果,我将之理解为约你的妹子。约你妹的创始人王启亨对此并不认同,他怕被贴上"约炮"的标签,他说"你妹"是语气助词,就像当初红极一时的手机游戏《找你妹》一样,取这个名字就为好记。

约你妹的商业模式清晰,以社交带动消费,为商家引流带来收入。王启亨有着多年的团购行业经验,深刻了解O2O模式。用户可以在约你妹中发出邀请,确定约会时间、地点、项目,然后等人应邀。它和"请吃饭"的切入点相同,让社交场景先行,利用人们社交的强烈需求,促成人们直接到线下约会。或许千言万语,也抵不过相视一笑,但我已经厌烦了一次次的无疾而终。

缘起即灭,缘生已空。喝掉了整杯玛格丽特,我推开满是水汽的玻璃门,走进了混混沌沌,幽暗深沉的北京城,任由一对对情侣从我身边擦肩而过。(文/郑江波)

>>>>>推荐阅读:你还一味提醒自己,一切随缘、一个人也很好吗?

恋爱训练营


32岁的单身姑娘林佑坐在上海一家酒店的大堂咖啡厅里:"我现在工作其实还不错,相对于主动去寻找恋爱关系,我可能对工作更加有热情。"

坐在她对面的是有"麻辣情医"之称的吴迪,她剪了短发,圆脸上架着眼镜,语速和行动一样迅捷,充满上海市井中常见的爽利和强悍。她一开口的确麻辣:"这番话让我觉得你从没来过训练营。"吴迪所说的训练营,是她和搭档Bob(刘忠)创办于2011年的婚恋咨询机构"恋爱训练营"。林佑是训练营3年内接收的近300位学员之一。她的课程已结束,今天来参加为老学员举办的茶话会。这是训练营的福利,不定期举行,供老学员交流近况和最新困惑。

当天茶话会有8位学员出席,全是女性,白领,和林佑年龄相仿,30岁出头,打扮入时,神态中并未流露为婚恋焦虑的迹象。吴迪介绍,训练营学员男女比例为3:7左右。"男生更羞于参加这类活动,展示自己的情感困境。不过男生人数目前也在逐渐增多。"据她统计,训练营学员中年龄最小的25岁,最大38岁,人数最集中的年龄段是28岁到32岁,"这可能跟中国传统观念中的三十而立有关,这个年龄段的人承受的婚恋压力最大。"林佑最初在网上关注到吴迪和她的课程,后来决定报名参加,"我认同吴迪的很多观点,比如保持开放、主动积极的个性。"据了解,其他学员报名参加的主要原因也都是"希望对自己的生活做出一些调整"。

2003年,出于兴趣,吴迪在上海参加了心理咨询师培训机构德瑞姆的课程,并考取执照,自此兼职从事两性关系的心理咨询。2007年左右,她突然发现:"来咨询的单身人士怎么那么多呢?"吴迪最初有些困惑,"因为中国人普遍对心理咨询还不是特别接受。"但她逐渐明确这个人群足够庞大,单身人士婚恋培训是一片蓝海。4年后,有了资本积累,吴迪决定创业,主攻这片市场。Bob当时已是沪上小有名气的Salsa舞蹈教师,同样关注婚恋现象,他和吴迪一拍即合,认为舞蹈可以通过肢体语言对人的心理产生奇妙作用,如果为之所用,可以作为婚恋心理咨询的辅助工具。"我教Salsa十年间,有30到35对学员在我的舞蹈教室相识结婚。"Bob说。2011年3月,两人开办第一场恋爱训练营讲座。"我印象很深,第一场来的15个学员,只有一个是付费的,其他都是朋友拉来捧场的。"吴迪回忆。

如今,恋爱训练营已经办到第19届,课程模式也由最初一两天的短期讲座扩充为每期3个月的系列活动,包括一次一对一心理咨询,Salsa训练,每周一次的讲座及周末的交友派对等。"恋爱训练营的宗旨,第一改变观点,第二改变态度,第三改变行为方式。"在吴迪看来,所谓陈腐的婚恋观念和态度,包括矜持、顺从父母以及相信缘分。"观念和态度最重要,这些不改,是没有所谓技巧可循的。"而优化行为方式的重点则在于独立和活跃。"不再跟父母住,不再两点一线下班回家。多参与社交活动。"吴迪有过两次婚姻,在感情生活中,她自认始终是个目标明确、行动积极的强者。"我们单身的时候每到周末都找地方开派对,去之前会先打听出席的男人的数量质量。一旦看中目标,下手都是很辣的。"吴迪如此回忆自己和闺蜜们的感情史。

"参加训练营之后我的确努力改变,但不久又进入(恋爱诉求的)低潮期,我现在心态比较懈怠,一方面想寻找恋爱关系,另一方面觉得还是要享受一下生活,不要弄得很紧张。"林佑的解释让吴迪觉得匪夷所思:"所以你觉得找男朋友是件很辛苦的事情,曾经奋发了一阵,因为没有效果就开始懈怠。所以找男朋友不是享受生活的一部分?所以谈恋爱成了奋发图强?"

"为什么现在男女关系越来越困难,我觉得有一个原因,现代社会替代品越来越多了。"针对林佑的问题,吴迪进一步分析,"浪漫关系和性需求完全可以被替代。我们大部分的问题都不需要通过婚姻来解决,甚至不需要通过男女关系来解决。有了工作成就感、旅行或者其他某种爱好,有一帮闺蜜,你基本上不用找男人过了。"

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社会学教授Andrew Cherlin的研究佐证了吴迪的观点。他在2004年发表的学术文章《美国婚姻的去机构化》中阐述,当妇女越来越多地走入职场,家庭从生产职能过渡到消费职能,性别区分逐渐淡化;在工作中找到友谊、力量和潜在伴侣的可能性越来越大。

林佑在2013年5月报名参加恋爱训练营。她是上海某企业的市场营销总监,漂亮自信,而参加训练营时,她已经单身三年了。"源于从小接受的教育,自己当时觉得在大学里学业和能力培养更重要。"大学四年,林佑只在毕业前夕谈了两场极其短暂的恋爱,"也都没有用过心。"毕业后转入职场,需要十分努力投入工作。此时的恋爱,也比学校中的多了更多考量因素。"大家都在彼此挑选,必须费心思呈现出特定的状态,然后经历试探揣测。而我原来期待的爱情是一触即发的。"

"我的学员中眼高手低是个共同特点。"吴迪说,"你有很多幻想,你奋发图强过一次,没有结果,于是觉得太累,要享受生活。另一方面,你对工作充满热情。从来不会因为这次工作不好做就辞职。因为这是一定要做的事情。为什么谈恋爱你就觉得可以放弃呢?因为它不一定要做?所以为什么你(谈恋爱)能力缺失呢?因为你碰到困难以后做得少,就这么简单。"

3个月的训练营课程结束后,林佑曾有段时间没参加这里的活动。也许是被吴迪的话触动,这次茶话会后第二天,她头一次出现在恋爱训练营周末交友派对现场--70位单身男女聚集在吴迪选定并包场的一家咖啡厅。活动包括围成圆圈的自我介绍、破冰游戏、简单的舞蹈和交流。这天,在女生主动选择自己感兴趣的男生进行一对一交流的环节,林佑毫不犹豫地走向一个瘦高的男孩。后来的整个下午,他们都在咖啡厅里单独聊天。然而,一个月过去,林佑已经想不起当天的谈话和情形了。"记不清了。没有任何特殊的人,没有任何值得深入的关系,所有的交往止于聊天。"

林佑如今仍然单身,生活富足充实,仍然渴望恋情。恋爱训练营给她的最大帮助是获得心态的调整和更清晰的自我认知。她记得吴迪给她做1小时心理咨询时,问她对男生的种种期待中,她愿意放弃什么。"细细想来,个性、能力、兴趣等等,我没有一个愿意放弃的。可能还是期待太多吧。"

享受吴迪恋爱训练营3个月的课程,学员需要支付4000元学费。3个月课程期后,学员参加训练营的讲座和派对,每次费用最低100元。价格没有削减其吸引力。正如吴迪的判断,婚恋咨询行业正进入影响力扩张时期。究其原因,另一位"约会教练",新浪微博认证号"Steve老师教你约会"的主人史秀雄表示,这跟互联网的宣传效应有关,"毫不夸张地说,微博微信就是我的衣食父母。我的课程推广和观点传播几乎全靠这两个平台。咨询行业本质上是在传播和销售知识与信息,社交媒体对情感类内容的传播有非常大的帮助,大家对于情感方面的困惑和学习的需求很大,所以也促成了这个行业的起步和发展。"

史秀雄拥有多伦多大学心理学的专业背景,一年前开始将"恋爱教练"作为自己的全职工作,为单身男女提供12个课时的培训,平均每个课时收费80-100元,内容包括聆听技巧、感情表达等。最早让他接触到这个行业的一本书是Neil Strauss的《把妹达人》(The Game)。此书一出即大卖,Strauss也因此成为恋爱专家,主张将男追女的过程一一拆解,并发展成方法论。国内则将此通称为"泡学"。史秀雄说:"约会的实质就是关系的建立,需要社交能力和情商。不过,约会恋爱中的来往沟通比一般人际关系更复杂,更多涉及个人情感和情绪的处理、感情观念甚至性观念等问题。"所以他的课程模式是基于心理学中能力培养的模型。

有趣的是,史秀雄本人也处于单身状态,而他并不讳言这点。"在我眼里单身和不单身,并没有哪一种状态更好的对比,都是个人选择。"对于恋爱训练的成果,吴迪则表示,恋爱训练营不可能彻头彻尾改造学员,"没有一个心理咨询师有这样的本事,我们做的事是让你成为更好的你。你还是你,只是更好一点。"吴迪说。(文/樊夏)

婚姻大数据


心理学家约翰·戈特曼用"爱情实验室"进行了涉及3000个美国家庭,700对新婚夫妇的长达40年的婚姻及家庭关系研究,他在《幸福的婚姻》一书中发布了以下爱情数据--

67%

67%的初婚夫妇会在结婚后40年内离婚,其中有一半的离婚发生在结婚后的头7年。二婚的离婚率比初婚的离婚率高10%。

85%

85%的婚姻中,丈夫都是冷战者,这不是因为男人缺失了某些部分,其缘由在于我们的进化遗产。

50%

夫妻双方为彼此做的所有积极的事情,幸福的夫妻们几乎全部注意到了,而不幸的夫妻对配偶示爱意图的注意还不到50%。

35%

不幸婚姻的承受者患病概率大约增加35%,并且平均寿命缩短4年。

70%

人们对婚姻生活中的性、浪漫与激情是否感到满意,对妻子和男人来说,70%取决于夫妻友谊的质量。

81%

与那些抗拒妻子影响的男人们相比,接受配偶影响的男人们拥有更幸福的婚姻,他们离婚的可能性也比较小。当男人不愿意同他的配偶分享权力时,他婚姻破裂的可能性是81%。

10%

如果健身爱好者每周从健身的时间里匀出10%的时间来锻炼他们的婚姻而不是他们的身体,他们在健康方面获得的好处将是在跑步机上跑步的3倍!

67%

67%的夫妻在首次为人父母时都有婚姻满意度急转直下的经历,但是,仍有33%的夫妻没有这种经历。而且,这33%的夫妻中有一半的夫妻婚姻状况得到了改善。

80%

引发棘手婚姻问题的人80%多是妻子,而她们的丈夫却试图回避这些问题。

80%

80%的离异男女认为,他们婚姻的破裂是因为他们彼此逐渐疏远,丧失了亲密感,或是因为他们感受不到爱与欣赏;只有20%到27%的夫妻说婚外情要负部分责任。

94%

在那些能正面看待他们婚姻历史的夫妻中,有94%的人同样有可能拥有一个幸福的未来。当幸福的记忆被扭曲,这就预示着这桩婚姻需要帮助。

69%

不幸的是,婚姻生活中的绝大部分冲突都是永久性的。准确地说,这个比例是69%。

婚姻管理学


上海"维情"婚姻咨询机构首席咨询顾问徐新蕾的手机一直在响,她做了十多年的婚姻咨询,拥有国家"婚姻家庭咨询师"的职业认证,接到的电话基本上都是妻子们打来求助的,她们的丈夫有了婚外情。徐新蕾不得不24小时开机,包括过年。之前帮助《上海法制报》的记者舒心撰写关于婚姻问题和相关法律的专栏,是他的研究助理。1999年,舒心曾因倾听一名台湾女富商讲述丈夫的外遇和自己的苦闷收到了1000元的酬劳,这令两人萌发了将婚姻咨询商业化的做法。2001年,两人组建公司。

他们的选择是正确的,中国正在陷入空前的婚姻危机。2008年,中国办理离婚手续的只有226.9万对,但到了2012年,这个数字上升到310.4万对。据统计,北京市海淀区法院2009年受理的离婚诉讼中,有60%由女方提起,而这其中又有60%的主要诉讼理由是男方外遇。在"高知家庭"(即至少有一方为本科学历以上)的婚姻破裂中,更有大约60%的案例是因为外遇造成的,男方外遇人数是女方的2.5倍。

2013年10月,英国数字杂志《Aeon Magazine》的撰稿人James Palmer通过互联网以及线下接触并采访了一些被中国官员或富豪阶层所包养的女性情人,发表的《被包养的女人》(Kept Women)一文,表明情妇已经成为一种中国普遍的社会现象。中国人将其称为"小三",这个过去有些讽刺意味的称呼如今还多了几分暧昧,他在文章中写道:"中国男性对情妇相当热衷,部分可以归因于根深蒂固的文化性的社会期待。"中国社会科学院性学专家李银河佐证了这一点。她曾对阿联酋《国民报》说:"中国仍是一个男权社会,很多女孩仍然认为,出人头地的唯一途径是找一个有权势的男人。""家中红旗不倒,外面彩旗飘飘,很多男人认为这是有能力的表现。"厦门爱恩心理咨询公司执行主任吴痕也有类似的感触。

33岁的广告从业者琪琪正是情妇现象的受害者。记者通过一个反小三网站的下设QQ群组找到了她。在接受采访时,她是群里的活跃成员,要求匿名。琪琪的父亲找了一个比她还小的情人,她跟父亲多次交涉未果,便辗转找到父亲情人的父母。哪知对方反倒纵容,他们认为嫁个有钱人少努力。截至发稿之前,琪琪表示要起诉这位第三者,但是,目前中国法律并不惩罚第三者。包养第三者产生的费用,只要不涉及夫妻共同财产,就属于合法赠予。

2011年,因为先生婚外情离婚的心娅创建了位于厦门的"反小三联盟",这个联盟的8个QQ群一建立就瞬间加满,总计达2000人。联盟除了让受到婚外情伤害的女性有互相倾诉的平台,也有一些律师和心理咨询师义务进行情感疏导和出谋划策。心娅对《羊城晚报》表示,在寻求帮助的人中,超过半数是为了丈夫而变成全职主妇的女性。

在性别不平等的情况下,"离婚女性会受到歧视,造成她们在婚姻市场上进一步贬值。"上海社会科学院助理研究员陈亚亚说。所以,在这样一个男权社会中,"不管一个男人最后有几个女人,他都不大会是最终被谴责的一方,最后都会变成女人之间的战争。"女性主义自媒体SharpShow创始人潘幸知说。"原配"除了自己想尽办法对丈夫和"小三"施压,还求助于公益组织、私家侦探以及类似的第三方机构。

"小三并不难打。"徐新蕾说。婚姻毕竟是一种看起来很安全的关系,它受法律保障,又受社会道德的约束。徐新蕾经常劝导第三者说:"如果他的婚礼被亲朋好友见证过,有了孩子,还跟老婆离婚,那么他跟你的承诺又算得了什么呢?"徐新蕾认为讲明白道理,绝大多数第三者就会退下(貌似没这么简单吧,编者注)。吴痕同样觉得大多数婚姻问题并不是不可救药。

金钱并非情妇现象的唯一原因。在中国传统的家庭结构中,男主外,女主内。男性事业起步之后,很多女性会因为过于拘泥于家庭而跟不上潮流。"一方还在原地踏步,另一方早已进入了新的人际脉络和阶层,这时候就可能出现情感问题。"潘幸知说,"当正常婚姻不能满足生理、心理上的需要,他们就会用婚外的关系来进行满足。"吴痕透露,这样的案例占他经手的婚姻危机案例的近一半。

不过,"男人回归家庭,并不代表婚姻危机解除。家庭关系的重建,比男人回归家庭更重要。忽略这点,两三个月后,双方又开始战斗而导致绝望分开。"吴痕指出,如果真的要做到"天下无三",不仅仅是妻子,夫妻双方都需加强婚姻"管理"和"经营"能力。

很多人都嗅出了这里面潜在的商机。2001年维情刚刚成立的时候,只有4名员工,办公室才100多平方米;而现在,他们有30多名员工,办公区面积增加了10倍。现在,夫妻有兴趣也可以在徐新蕾这里做测试,如果低于50分(满分100),就可以接受相关帮助,不用等着"小三"出现,再去补救。吴痕说,自己机构的婚姻课程推出以来,参与人数正在以"几何级"的速度增长。2010年刚刚开始时,相关的培训项目每年只办一次,而去年,这样不同主题的培训办了八次。2007年,"婚姻家庭咨询师"被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列入第九批新职业名单,获得官方认可。

"人的一辈子会遇到很多人,恰巧又碰到一个很合适自己的人是很有可能的。"潘幸知除了运营一个微信公共账号SharpShow之外,也开始了自己的付费咨询业务,回答从前期谈恋爱到婚后生活的各种女性问题。"爱情都有保质期,所以一定需要管理,维持双方的新鲜感和热情。"(文/陆慧泉)(资料来源:商业周刊/中文网)[心灵咖啡微信号:psycofe]

编辑推荐:

婚姻幸福感今非昔比?对投入的需求不同了!

关乎感情和事业,听男人说他和另一半的相处之道

你和你的他是哪一型?六种约会形态的心理分析

"爱你在心口难开",如何向别人表达你爱TA?

测试推荐:

趣味测试:娶你需要多少老婆本?

登录后才可以回复,请你 登录快速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