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在家里应该是个什么样的角色呢?不论你是初为人父的"笨手笨脚",还是第二次当父亲的"熟能生巧",这个问题都不能被轻视。一个好的父亲能给孩子带来足够的爱,让孩子拥有安全感,也能给孩子带来恰到好处的挫折,让孩子学会长大。你是一个合格的父亲吗?以下的这7个问题,你是不是都知道呢?
Part1:工作和亲情的平衡
1. 工作很忙,可以等以后再陪孩子吗?
答:不可以。
你想像这样一个场景:你事业有成了,儿子已经18岁了。你打电话给儿子说:"爸爸想你了,想跟你聊聊天。"孩子可能会告诉你:"对不起,我要陪女朋友看电影。"到了那个时候,也许就会觉得遗憾了。
一些爸爸说"等我将来不忙了,我就好好陪我孩子。" 但需要提醒他们的是,孩子的成长是一条单程线,孩子越长大就越独立,生活和情感上越来越不需要父母,父母对孩子的影响也越来越小,如果爸爸错过了陪伴孩子走这一程的时间,以后想要弥补的是几乎不可能的了。
在人生的长路中,父母只能陪孩子走一程而已。一程往长了说是十七年(孩子上高中前),往短了说是三年(孩子上幼儿园前),往中间说是6年(孩子上小学前),这还不算上寄宿学校的孩子,孩子从上幼儿园起已经算是一只脚踏进了社会,他的成长轨迹和父母渐行渐远,最终拥有他自己的人生。
因为生活和生计的关系爸爸承担了更多的责任,无论工作也好,出差也好,总之就是挤占了很多原本应该和孩子呆在一起的时间。所以爸爸更需要考量的就是,如何在陪伴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发挥应有的作用,同时兼顾事业的发展。
※ 给爸爸们支一招:每天5分钟。
如果工作实在繁忙,那也要请爸爸结束完一天的工作回到家里的时候,打起精神和孩子聊上哪怕是5分钟的时间,这对孩子来说相当重要,至少可以让孩子在心里觉得"我爸爸很忙,但我一直在他心里装着"。
好好地珍惜当下,珍惜每天回家后一声呼叫,3秒之后孩子就会傻笑着站在你面前的机会吧。
Part2:父母的分工
2. 管教孩子的事情,全交给妈妈可以吗?
答:不可以。
爸爸和妈妈最大的不同首先就是性别角色的不同,其次是社会角色的不同,再次功能角色的不同,所以孩子单方面的黏着任何一方对孩子下一步的成长和发展都是不利的。
妈妈的阴柔、温婉、细腻、耐心对孩子的情绪影响非常关键,但爸爸的果敢、坚定、自信对于孩子品格的养成也是极其重要的。
>>>>>推荐阅读:爸爸带孩子越久,孩子越优秀?
Part3:父子/女关系
好爸爸宗旨:蹲在孩子的面前,用孩子的眼光来看世界,而不是把他高大的身形杵在孩子面前指手划脚。
3. 孩子见我就哭、就躲,怎么办?
答:看情况。
孩子不喜欢爸爸一定是有原因的,首先要弄清楚宝宝哭的原因。是饿了?身体不舒服啦?尿片打湿了?还是其他情况?
对于一个4岁的孩子来说,那我们很容易判断,那是孩子在寻求情感补偿,但假如是一个4个月的孩子,要下结论说孩子不喜欢你还太武断,因为既可能是身体上的原因(饿了不舒服了等),也可能是因为陌生感,要先排除身体上的原因。假如并不是身体上的原因,便是你和孩子的关系拉响了警报,要重视起来了。
对于特别小的孩子,ta最信任和依恋的人就是经常在他身边的人,尤其是经常抱着ta的人,假如爸爸最近老加班,接触孩子的时间相对就少了,那孩子对爸爸的气息、体味也就随之陌生了许多,冷不丁地被爸爸抱起他会觉得有点陌生、有点恐惧、有点不安全,那么解决这个问题最好的办法就是爸爸少加点班,多跟孩子呆一呆。
孩子1岁半到2岁左右的时候,父亲多陪陪孩子,对父子/女关系大有好处。因为在1岁半到2岁左右,孩子除了在衣食住行方面依赖妈妈、和妈妈玩之外,还会开始自然地也把爸爸当作"基本游戏伙伴"--也就是很喜欢跟爸爸一起玩,建议爸爸抓住这一大好机会,多花些心思、时间、耐心和孩子一起游戏,就由不得孩子不喜欢你了。
不管是对小孩子还是大孩子,父亲和孩子之间培养情感,也跟普通人之间发展情感很像:人的情感像煲汤一样,都是慢慢煨出来的,只是凭借父亲的身份,会更容易些。
所以,为了和孩子培养出亲密的情感,花心思,试方法,磨耐心,都是必要且值得的。
4. 当爸爸,该严肃些还是宠溺些?
答:都不行。关键是要有原则、有办法。
有的爸爸坦言,爸爸的角色不易当:在孩子面前严肃点,孩子可能会疏远你;顺着孩子又怕宠坏ta,老觉得这个尺度难以把握。
何时该严肃,何时该保持距离,这确实是一个不好把握尺度的问题,但是只要爸爸本身是原则、有底线、有方法、有信念、有勇气的人,那就很容易做到在不涉及原则和底线问题的时候表现出宽容,并且怀着坚定的信念和勇气,使用得当的方法去解决问题。
但严肃不等于严酷。有的爸爸在教育孩子的时候容易激动、常吼人、打人,其实爸爸心里也很矛盾:根本不想打,只是不知道该怎么管教孩子,没招了,只好打了再说。
对这类爸爸的建议是,趁自己还没着急、上火前告诉自己:孩子的成长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也是一个不断累积经验的过程,没有谁能够不犯错误的长大(更别说小孩子哭也根本算不上是一个错误,那只是他们表达情感的一种方式而已),所以,假如当孩子的言行让你自己觉得不舒服了的时候,你所要做的不是责怪打骂,而是引导、引导、再引导。
至于如何引导,首先想说的是引导比打骂好,至少不会破坏父子关系,假如孩子的问题没解决,到头来还要修补父子/女关系,就是乱上加乱了。与其现下遇到问题,不动脑筋先打再说,不如仔细考虑怎么引导,来的事半功倍。
引导的方法有很多,但共性就是要有原则,要心平气和地讲道理,用约定的方式跟孩子树立规矩,然后以身作则。
>>>>>推荐阅读:
大叫、乱吃、爱捣乱,宝宝恼人行为是为何?
解密孩子的19种不听话行为
同样地,宠孩子也要宠到点子上。有的时候孩子看到爸爸会要这要那,爸爸会很苦恼,害怕自己宠坏孩子。但其实,这可能是一个非常典型的情感补偿和情感注意力转移的表现。假如爸爸和孩子见面太少,孩子的心里就可能产生 "情感空洞",当ta再见到爸爸的时候不由自主的就会想寻找一些其他的方式,来填补自己内心对父爱的渴求。
假如是这种情况,那么要这要那并不是孩子的终极目的,孩子其实想要通过这种方式来检验和享受爸爸对自己的关爱。所以当爸爸的平时多陪伴关心孩子,是很重要的,孩子的渴求被填满,要求也会少很多。假如你怀疑孩子正是这种情况,不妨先反省一下,然后问问孩子是不是这样。
如果假如孩子和你在一起的时间其实挺多,关系也很好,然后却还老爱缠着你要这要那,也可能是因为孩子的好奇心的缘故,或者ta一边在享受和爸爸的关系,一边在试探自己行为的底线(在孩子小时候不懂规矩,需要通过父母的反应来得知自己做得对不对),这时作为父亲,就要让孩子树立规矩了:用约定规则的方式让孩子知道什么是原则。孩子也会因为知道怎样做是对的而主动表现地更好。
5. 作为爸爸,可以怎么和孩子玩?
答:利用爸爸的特点。
通常来说,比起女性,男性喜欢的活动更刺激,这和妈妈的稳妥谨慎正好形成互补。
孩子还是小不点的时候,爸爸用粗野的方式(正着抱、反着抱、抱腿、抱腰、抱屁股、提拉双臂、拔萝卜等,甚至把孩子头朝下倒着提起来)让孩子充满了一种对求知的期待,他看见爸爸走过来都会很激动,因为不知道自己会以怎样的方式离开地面。
别出心裁的惊喜活动、爽出汗的体育运动……和爸爸在一起玩时的兴奋和快乐会对孩子的心灵产生巨大的冲击和挑战,让孩子的心绪朝着积极乐观的方向发展,而且爸爸可以给孩子创造一个多元的、丰富的、更有互动性的玩耍环境,可以帮助孩子挖掘无穷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并且爸爸经常和孩子一起玩也是一种很好的减压方式,这是双赢的。唯一需要提醒的是:动作幅度不宜过大,注意安全。
※ 假如孩子不爱动:
孩子不爱动跟他的性格、家庭环境、游戏伙伴、游戏内容、游戏组织者的技巧等等都有很大的关系,按照常理来讲爱玩是孩子的天性,只不过确实因为以上讲到的这些原因不同的孩子会选择不同的游戏方式。
建议您好好观察一下孩子看看他对什么事情最感兴趣,就以它作为一个切入点,需要特别提醒的是不要强迫孩子做自己不喜欢的运动,这样会让他造成一些心理上的障碍,另外最好能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把运动形式设计得有趣、简单一些,必要时候准备一些道具,比如孩子都很感兴趣的羊角球、小平衡木等等。
6. 担心孩子太单纯受伤害,应该多教孩子社会的丑恶吗?
答:要教,但不必教太细。防范措施要教到位。
家庭是孩子出生后所接触到的第一个人文环境,爸爸妈妈就是这个环境中起绝对引导作用的人,也就是说孩子最初步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建立都有赖于父母的影响和传达。虽然世界上的确有许多丑恶的事,但是孩子的世界是相对纯净的,作为大人的我们应该懂得去其糟粕,留其精华,始终要给孩子正面的引导,毕竟人类所追求的最高境界仍然是真、善、美,至于那些的的确确存在于我们周边的"黑暗和是非"不妨让孩子自己慢慢去分辨。
至于你所担心的问题,则可以多教孩子一些防范措施,然后训练ta掌握这些保护自己的技巧,至于为什么要防范的原因,只要给出一个简单的答案,好比"陌生人假如主动找你说话,主动对你好,很有可能是坏人哦",至于那些犯罪事例,则不用描述得太详细,以免给孩子留下消极印象。
>>>>>推荐阅读:从几岁起可以"教坏"小朋友
Part4:爸爸和妈妈的关系
7. 假如和妈妈感情不好,爸爸可以去找第三者阿姨,或者离婚吗?
答:最好不。但假如爸爸和妈妈忍不住总是吵架,吵得自己都灰心了,或许还是离了比较好。
爸爸扮演的角色首先应该是一个用大爱来构筑完整家庭的人,只有维系了家庭的和美和完整才能够给孩子一个健康成长的平台。
假如父母的感情出现了裂痕,孩子常常会觉得是自己的错,感到内疚;又因为觉得是自己的错,怕爸妈会离开ta,觉得恐慌。因此可以说,要想当好一个爸爸,首先应该当好一个丈夫。
当夫妻之间出现冲突,并让孩子看见了,父母一定要做好安抚工作,避免孩子胡思乱想。
>>>>>推荐阅读:
吵架让孩子看到了,怎么办?
夫妻吵架完,该跟孩子道歉!
想爱孩子,先爱妻子
当孩子无意中撞见你们做爱
假如父母真的要离婚,那么不仅要安抚孩子的胡思乱想,而且不能减少对孩子的关心。这不是说说而已,要用行动让孩子感受到:虽然父母分开了,家还是完整的。(部分资料来源:摇篮网,文/教育经营管理培训讲师滕婧)
编辑推荐:
如何规划好孩子的一生?
作为妈妈,你必须溺爱孩子!
家庭教育,"伪沟通"要不得
幼儿的性教育,不容被忽视!
建立宝宝安全感,3件事要注意
回归自然心态:不花钱的早教
测试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