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个朋友多条路"是很多人交友时的黄金信条,正当朋友圈越来越大,维护成本也越来越高,你发现钱包"只出不进",天天疲于奔命,完全不是想要的结果。原本你希望得到一些忠实的朋友,可现在你却越来越不愿意被人叫做"熟人",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熟人"被利用了
中国目前是个人情社会,所谓人情,通俗来讲就是"出来混总是要还的",在"送、还、欠"的经济往来中,社会成员间逐渐形成"自己人"的圈子。
老一辈的人非常重视人情往来,也许是因为以前的农村人口很多,而维持最低限度的人情往来,是一个农村社区可以存在的基本条件,具有极为重要的功能:在传统的农村社会,农民面对人生重大事变,如婚丧嫁娶等大事,亲朋邻里借人情送钱送物,是极实惠的帮助。
另外,人情还带给人心理和精神上的安慰。每每面临人生大事,通过资金和礼物流动形成的相互帮助和相互支持,使人情互动双方及多方都"自己人"化了,"熟人"成了不同于外人和陌生人的"自己人"。
是人情维系了人与人之间的互动,并不断地使互动的双方把彼此认作"自己人",然后因为"自己人认同"而形成了稳定的互助互惠行为。西南财经大学消费经济学教授王裕国,在接受中国青年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人情消费实际上是人们礼尚往来习俗根深蒂固的表现,是小农经济留下的产物。
中国人讲究人情,礼尚往来,或许正是因为"人情"带来的温暖和实惠。但是,为什么现在"熟人"开始惹人厌了呢?这是因为人情往来是要花费成本的。
在这个社会经济转型之际,从小农经济转型为商品经济的转折阶段,人们也许能够自力更生,不再那么需要经济互助,但是"做人情"的习惯却保留了下来,于是人情消费不再是传统的相互支持意义上的礼尚往来,而是带有人情投资的意味。
华中科技大学教授贺雪峰说,近年在农村调查,发现农村人情变味十分严重,主要表现在人情名目越来越繁,频次越来越密,礼金越来越高,酒席花费越来越大,其结果是农民不堪人情重负,农民收入中的几乎1 /3用十人情支出,有些农民因此退出人情循环。
城市也不堪重负。2013年3月中国青年报发起了一项题为"你为人情消费所累吗?"的调查(5795人,80后32.6%,70后43.2%,60后15.9%),结果显示,我国平均每户人家的人情支出,在家庭总收入占比高达7.9%,多数人每年在人情消费上花费1000元~6000元之间(64.4%),但超过6000元的也占到近两成(19.1%)。将近53.2%的受访者感觉人情消费负担重。
现今的"人情"已经不能和往日的温暖互助同日而语。借用贺雪峰教授在研究中的观察结果,或许可以推得这样的结论:当宗教的凝聚力越来越淡,而每户人家也不再需要那么多的帮助,再加上人口的迁移,村落的分散,导致人与人之间越来越难形成"自己人圈子",于是当市场经济入侵,人与人之间的往来也变得更加理性,注重投资收益;而城市里的每户人家之间更是本来就没什么联系。也许这正是人情变味,有"人"无"情",甚至变成"互相利用"的原因。
"熟人"本无错,错的是"面熟心不熟"
这句话也许80、90后孩子们深有体会。假如说是城市里的孩子,那么最熟的"熟人"就是父母了,但是父母买给我们的东西,总有那么几件是我们不喜欢的,我们却不得不假装高兴地接受。父母觉得那是为你好,假如说出来,不免有狗咬吕洞宾之嫌。
好吧,父母的例子可能不恰当,那就再举个例子:过生日的时候孩子们会受到不少礼物,人们总认为送女生洋娃娃总不会错,但笔者的一个闺蜜却跟笔者抱怨,说自己根本不喜欢洋娃娃,但送的人太多了,太占地方,恨不得全都拿去送掉。
不喜欢,难怪不领情。
本以为能让对方开心,结果却反倒给对方添了麻烦。这样的"人情",不如干脆改名叫"人见愁"吧。
那位"熟人"虽然心是好的,但却不够用心,不知道对方需要的究竟是什么。
现在的中国,人们整天为了三餐而奔忙的日子已经过去了,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使得人民群众追求更好的物质和精神食粮--换句话说,也就是越来越挑剔。
人们不是常说不食人间烟火的妹子是"难搞的妹子"嘛,其实"难搞"的何止是妹子~
每个人都更有个性,更有追求(品味)的代价,可能就是去了解一个人的成本越来越高,也越来越难以被别人偶尔给的"人情"所打动吧。
尤其是当所谓的"熟人"越多,便更加体会到自己真的很孤独。
远离"熟人",你会更自由
其实,所谓"熟人"花费的又何止金钱成本?还有时间成本呢!即使不是"熟人"主动要求占用你的时间,你在计算"人情消费"要怎么办的时候,同样也会花费时间。
当一个人不断地体会到"熟人"多么烧钱,多么爱添麻烦,又多么碍手碍脚,让Ta没时间完成自己想做的事,又得不到任何回报,从而感到苦恼时,或许,Ta只是不敢尝试以下这个有些离经叛道的做法--离Ta远一点!
当你远离那些根本不熟的"熟人"时,你会发现时间空余了,生活不那么紧张了,心情放松了,可以为自己做更多事情了。
另外,有句话叫做"钱是人的胆"。当众多以"屌丝"自居的劳苦大众嫉妒"富二代"的时候,有一部分便是嫉妒他们的殷实的家底,能够支持他们有勇气去梦想。按照调查显示的比例,假如能够远离哪怕一小部分"熟人",那么实现梦想的漫漫长路,或许也可缩短一些。
俗话说得好,益友一人少,损友一人多。远离"熟人",迫在眉睫!(部分资料来源:贺雪峰,《论熟人社会的人情》;中国青年报调查"你为人情消费所累吗")
原创作品,转载请注明来源心灵咖啡网www.psycofe.com和本文出处。
编辑推荐:
把握12个心理距离,赢得职场友谊和前途
"找熟人"未必真轻松
熟人社会,人际关系平衡吗?
测试推荐:
你与好友是生死之交or酒肉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