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心理学随笔之“过度自信”

sean2013-07-20 10:00:03

投资心理学随笔之“过度自信”

这年头关于"自信"的话题似乎是符合"主旋律"的事情。没有那种盲目到可笑的自信,在当今中国的现状之下,央视女记者是不敢询问路人"你幸福吗"这个问题的。

不过,如果做一个民意测验,评选"史上最著名的自信人物",估计这位自信得惊人的央视女记者会屈尊第二。就名气来说,高居榜首的应该是古往今来妇孺皆知的"夜郎",因为"夜郎自大"的成语是华语圈内普及最广的儿童启蒙故事之一。《史记》上说,夜郎在汉朝使者面前展示对夜郎国的"国家自信"是公元前了,这可比央视女记者街头的自信展示早上两千多年。

其实,在对古典夜郎哥和现代记者妹的盲目自信感到好笑时,我们可能并没有意识到,自己可能也会是"过度自信患者"。心理学研究表明,"过度自信现象"是一种常见的人类心理现象,是人们对自身知识认知发生偏差时产生的。

关于过度自信现象,经常被提及的一个心理案例就是著名的"掷硬币下赌注":人们在玩掷硬币赌正反面的游戏时,在硬币没掷之前下的赌注往往会比掷出去以后要大。也就是说,在硬币没掷以前,人们总认为自己的能力可以掷出自己希望的一面,愿意下较高的赌注。而一旦硬币掷出以后,人们会觉得自己将无法改变现实,这时候趋向于谨慎,只愿意下较小的赌注。事实上,我们都知道,掷硬币完全是随机的,正反面的概率几乎一样,先掷再下注,或者先下注再掷,都不会改变正反面出现的概率。这个案例充分说明了人们广泛存在的过度自信,潜意识里认为自己的能力可以改变硬币的正反面,于是选择的不同的下注数量,虽然从理性上说,每个人都明白硬币正反面出现的几率完全是随机的。

是啊,除非你是《赌神》里的周润发,否则你是没有本领改变掷硬币的结果的。但实验表明,我们在意识上就偏偏产生了一种知识幻觉和控制幻觉,盲目地觉得自己的本领和知识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控制投掷的结果,以至于掷前下大注而掷后下小注。在高度不确定的投资(投机)市场上,在一定程度上,对于很多人来说,交易行为同掷硬币也没啥太大区别。

事实上,我们发现,投资者的过度自信是投资心理中最为普遍的一种心理。几乎所有的交易者都存在或多或少的过度自信。一个很有趣的现象就是当股民整天泡在股吧和各种论坛里面时,他可能会提高交易的频率。虽然事实证明这些股吧和论坛中流传的消息和分析基本毫无价值,但在股吧里面大量浏览以后,很多股民都会认为自己掌握了大量新的消息和知识,他觉得应该根据掌握的这些新知识和消息做出新的投资决策,于是,买进、卖出的交易频率被加强了。不幸的是,我们看到的结果是,频繁买进和卖出的行为,其回报率往往还不如那些买卖频率很低的不太关心传闻和信息的股民。股吧之类的网络平台加强了股民的知识幻觉和控制幻觉,加深了股民的过度自信,造成他们会频繁交易,而统计表明,股民的频繁交易是一种灾难。

也许交易行为是一种很复杂的行为,它要求交易者具有专业的投资知识、娴熟的资金管理技巧、强大的心理承受力。但在交易决策的具体环节上说,也是最简单的:你只要决定买和卖这两种行为(从这一点上说,就像掷硬币)。在买、卖中下决心挑一个,哪怕是随机撞大运,都有可能带来巨大的财富(或亏损)。在牛市中,撞大运的人往往都会赚钱,只要你买股票了,就会赚钱,这就是通常所说的"牛市中傻子都赚钱"。

但是牛市中赚钱的股民没人认为自己"傻"。只要有了赚钱的经历和历史,他就会强化这种自信,认为自己的本领很大,自然可以在下次交易中也如法炮制,再次发财。于是,在牛市中,很多人都自信自己是做股票的高手。在2006-2007年的中国股票大牛市中,我们看到的现象是:全民皆炒股,遍地是"股神"。从街头小贩到公务员,从公司白领到退休老太,每个人都痴迷于股票发财,都兴高采烈地向亲朋好友推荐股票,虽然他们可能连股票的代码都记不住。过去的成功经历(牛市中买股票赚钱)加强了他们的过度自信,使得他们产生控制幻觉和知识幻觉。不过,正如我们看到的,在牛市结束以后,遭受最惨重损失的也是他们。

通过对历次大牛市及熊市的观察,我们发现了一个"标准股民模式":大量股民往往在牛市中后期进场,开始小心翼翼,赚了一些小钱,很快变得很自信,并在股市最疯狂的时候加大投入。而正如我们一直看到的,股市在疯狂后会迅速下跌,将大部分高位入市的股民深度套牢。其实,没有人做局去欺骗这些股民(虽然市场中存在流氓庄家和糊涂监管者),让他们犯错的根本原因是自己的心理。

你看,股市是不是就好像是那个著名的夜郎国?股民经常在不知不觉中被过度自信蒙蔽了双眼。当我们想不停地调整手里的仓位时,当我们留恋于股吧时,当我们沉迷于网上交易时,最好打开中国中央电视台的网站,看看那个笑容满面的街头女记者,体会一下"夜郎自大"的含义。

编辑推荐:

好书推荐:《金融危机的前世今生》

登录后才可以回复,请你 登录快速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