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意味着,身体和心灵的共栖

alva2013-06-17 10:00:04

健康意味着,身体和心灵的共栖

健康,不仅是指没有疾病或虚弱,而且是指身体、心理和包括社会适应在内的健全状态。也就是说,健康应该包括身体和心理两个方面,二者缺少哪一个都是不完整的。

耳背如今已经不再是老年人的专利,年轻人的听力在普遍下降。交通噪音、工业噪音、听耳机、蹦迪、泡吧……那些曾经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享受的现代文明,正在伤害我们的身体,让身体为生活而病。我们的耳朵也在快速地衰老,老过了我们的年龄,我们的心脏。

耳朵大致可以分为三个区域:外耳、中耳和内耳。当我们长期处于嘈杂的环境中时,内耳会首先受到伤害。感受听力的细胞会被长时间、高分贝的声波伤害,并逐渐变得对这一频段的声音不敏感,表现为听力下降。

正常情况下,凭借人体自身的新陈代谢和自我修复能力,在一定时间后,耳中被伤害的细胞是能够逐渐恢复的。但是长时间听耳机、K歌、泡吧……让耳朵没有充足时间休息与恢复,只能日复一日地衰老。

耳机,首席听力杀手


根据我国对噪音的等级划分可以知道,即便是在城市中噪音最大的交通干线附近,白天也不能超过70分贝,晚上不能超过55分贝。但是很多时候我们平时听耳机的音量并不低于这个标准。更为严重的是,当我们身处比较嘈杂的环境时,例如火车上、公交车上、闹市中,会不由自主地将耳机的音量调高。长此以往,我们会习惯于这种音量,即便是能听清楚,也会将音量开得尽可能大,导致听力受损。

这种损伤是一个渐变的过程,我们无法感受到听力逐渐下降,当有一天意识到自己变得有点耳背的时候,听力受损已经很严重了。

日常护耳二三事

当心"飞机耳"?坐过飞机的人大部分都会有这样的经验,当飞机降落的时候,耳朵会有疼痛感。这是因为耳中鼓膜后有一块儿空间,充盈着空气,并且与外界的气压保持着平衡状态。当飞机降落的时候,气压逐渐增强,压迫鼓膜,引发疼痛,严重情况下还会眩晕、失聪,甚至引发鼓膜破裂。这时候进行口腔咀嚼、吞咽运动,能够使空气进入咽鼓管。也可以堵塞鼻孔和嘴巴,使呼出的气体涌入咽鼓管,平衡耳朵的内外气压,消减疼痛。

不要乱掏耳垢?耳垢是耳内腺体的分泌物,能起到保护和润滑耳道的作用,结成固体之后会在口腔的咀嚼、吞咽或者是身体运动的情况下自动脱落,震荡出体外。所以,很多时候挖耳朵的行为并不必要,同时也容易划伤耳道与鼓膜(鼓膜只是一片有弹性的灰白色半透明薄膜,相当脆弱),将细菌带入耳朵内部,引起耳部疾病。

预防中耳炎?日常生活中要注意饮食,作息规律,加强营养与锻炼,增强身体免疫力。谨防感冒,因大部分中耳炎都是由感冒引起的。积极预防心血管疾病,减缓老年性耳聋的到来。

关爱耳朵,不要让我们的耳朵提前衰老!

二手烟的情绪影响


我们已经知道二手烟会引发身体健康问题,英国的一项研究发现,二手烟或许还会引起心理问题。

苏格兰健康委员会的一项研究发现,作为二手烟受害群体的非吸烟者,当他们血液中的尼古丁残留水平越高时,遭受心理困扰的风险就越高。

实验表明,当用于实验的小动物被置于尼古丁环境中时,会变得紧张、焦虑,情绪相当不稳定。从这个实验可以看出,尼古丁能够影响情绪,造成心理上的困扰。

该委员会之后又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发现随着尼古丁含量的不断增大,被测试者的情绪也开始变得越来越不稳定。

伦敦大学学院进行一项研究表明,被动吸烟不仅有害身体健康,对心理健康的影响同样不可小觑。该研究发现,大量吸食二手烟的人,其产生过重心理压力的几率比不吸烟的人高出50%,患精神疾病的风险也会更高。对此,苏州荣格心理咨询中心督导王国荣在接受《生命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很多吸食二手烟的人,就像"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承受了不小的心理压力。

非吸烟者即使偶尔接触二手烟,遭受焦虑、紧张、抑郁等心理问题困扰的概率也会较常人高出很多。烟草含有的尼古丁具有神经毒性,可刺激大脑神经细胞,长期使用使神经反应的灵敏度和精确度下降,损伤大脑感知力,甚至对神经细胞造成永久损害。时间长了,可能导致一些精神症状,轻者表现出失眠、疲乏、烦躁、焦虑等问题,重者可能出现幻觉、错觉、妄想、意识丧失等严重的精神症状。

对于被动吸食二手烟的人,特别是与吸烟者处在同一个封闭的场所、或位于吸烟者顺风处的人,他们吸入烟雾中有害物质浓度并不比吸烟者低,同样容易出现上面的问题。

失眠的疗伤作用


当再次有朋友向你倾诉,痛苦、焦虑使他整夜不能入眠的时候,你可以拍着他的肩膀安慰:"这并不都是坏事儿,也许你很快就能忘记那些让你难受的事儿了。"

最近,美国马萨诸塞州阿姆赫斯特大学的一项研究发现:当人们经历负面事件后,一直保持清醒状态的人的情绪比那些很快入眠的人能更快恢复平静。

研究表明,睡眠能帮助我们保留记忆与情感,是人类成长与习得经验的过程。那些处于痛苦中的人进入快速眼动睡眠期后,大脑的神经模式被负面记忆唤醒,反复播放,加深印象,使人们在下一次面对负面事件的时候可以快速做出反应。所以当人们经历过痛苦、惨烈的负面事件之后,很可能会产生睡眠障碍,这不仅仅是由于情绪激动不利于人体进入睡眠状态,还可能是身体在帮助大脑忘记那些消极的记忆与情绪。

由此看来,失眠也不是全无好处的。

没有你,我很"伤心"


无论是生离还是死别,爱人的离去最是让人伤心、痛苦。而这里的"心"包含着双重含义:一指感情,一指心脏。最新的研究发现,悲情可伤"心"。

《美国心脏病协会杂志》上的一份研究指出,悲伤确实会伤害人的心脏。本不存在心脏问题的人,在经历爱人离开的痛苦与悲伤之后会增加心脏患病的概率。原因是当亲友去世后,人们绝望、痛苦、恐惧、焦虑,种种情绪使得心跳加速,血压上升,给心脏造成压力与负累。心爱之人去世一周之内,患病的几率尤其高,可达到平时的数倍之多。

悲痛表现方式多种多样:既有高度紧张,又有无法释怀的抑郁和忧伤,甚至还包括愤怒与敌意。那些沉溺于悲痛的人常常不按时吃药、懒得运动;他们重新用烟草、酒精甚至毒品来麻痹自己。在悲伤的气氛中,人体的交感神经系统分泌出大量的压力激素,使心跳加速、动脉收缩,进而导致某些心脏病发作时的症状,比如心痛、气短和休克等。难怪医学研究人员已明确地将悲伤列为心脏病发作的诱因之一。

丹麦的研究人员调查了2.1万多名父母,他们的孩子死于1980-1996年间。结果发现,与子女仍然健在的父亲相比,那些不幸的父亲在痛失子女头后四年里发生心脏病的风险要高得多。医生们相信,正是孩子死亡带来的悲痛提高了他们的死亡率。

心灵咖啡观点

有位心理学家曾做了个有趣的实验:他把同一窝生下的两只健壮的羊羔安排在相同的条件下生活,唯一不同的是,一只羊羔边拴了一只狼,而另一只羊羔却看不到那只狼。前者在可怕的威胁下,本能地处于极其恐惧的状态,不吃东西,逐渐瘦弱下去,不久就死了。而另一只羊羔由于没有狼的威胁,没有这种恐惧的心理状态,所以,一直生活得很好!

这个例子间接地说明:人也是通过自己的大脑对外界环境刺激进行信息加工,并按其信息量的大小和性质作出反应的。因此,人在一定的生活环境中构成一整套影响心理平衡和适应活动的因素,并逐渐形成一套相对稳定的心理活动方式。当生活情景发生异常时,人的心理活动方式必须做出相应的调节,用来适应失调现象,但这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到的。如果不能在自己的心理活动方式上作出相应的改变,势必会出现失调现象,从而引起心理机能紊乱,诱发心理疾病。

编辑推荐:

用一种"健康"的记忆方式记住别人吧!

4种血型的健康秘密

推荐测试:

测试:你是否提前进入更年期?

登录后才可以回复,请你 登录快速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