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思考:宗教会让你更幸福吗?

archer2013-03-01 22:30:03

心理学思考:宗教会让你更幸福吗?

心理学调查发现,信仰宗教的人,会觉得更加幸福,更加健康、长寿,更不易自杀,更不易遭受抑郁的困扰。但如果你不信仰宗教是否该因此去选择一个宗教呢?

如果地球是一个100人的村落,这里将有33名基督教徒,18名是穆斯林,14名印度教徒,6名佛教徒,13名信奉其他宗教。考虑到这篇文章面向的是中文读者,你很有可能是16个无宗教者中的一员。

数十年社会学和心理学的研究发现,宗教和幸福感的确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信仰宗教的人,会觉得更加幸福,更加健康、长寿,更不易自杀,更不易遭受抑郁的困扰。而无宗教者除了有更多心理和健康上的烦恼,还被认为更不道德,更不被信任。他们还是最不可能当选美国总统的人--排在黑人、女性、穆斯林、同性恋之后。

不少国家的人民正在沐浴宗教的祝福。不丹,这个位于喜马拉雅山脉脚下,几乎全民信教的小国,也是"国民幸福总值"这个概念的诞生地。它的幸福感在2006年《商业周刊》的评选中名列亚洲第一。哥斯达黎加,一个没有军队的中美洲小国,近90%的国民信教。在2009年和2012年,它被新经济基金会评为全球最幸福的国度。

那么,宗教是如何使人快乐的呢?

宗教让人心理强大


从个人角度,宗教提供了一套解释世界的方法和框架,帮助人们应付周遭的冲突和不确定。多伦多大学士嘉堡分校的迈克•因茲利奇(Michael Inzlicht)和亚力克萨•杜里特(Alexa M. Tullett)认为,宗教可以充当一个缓冲器,减少人们在冲突面前的紧张感、焦虑感。当人们遇到错误或不一致时,大脑的前扣带回皮质会产生一个错误相关负电位(ERN)。例如判断一些颜色和含义不匹配的词的颜色(如一个用绿色显示的"红"),就会引发这个电位。

如果让信徒先写下宗教对自己生活的意义,或仅仅是排列一些和宗教有关的词语后,错误引发的负电位会更小,焦虑感更低。不过,宗教有关的概念,反而会增加无神论者面对矛盾时的紧张感,因为它们启动了一个和他们原本信念不兼容的意义系统。

仅从减少焦虑来说,马克思的那句"宗教是人民的鸦片",还真有一些科学依据。

宗教还能增强人们的自我控制能力,进而带来一系列心理上的好处。在加拿大皇后大学的凯文•郎丁(Kevin Rounding)等心理学者的实验中,启动了一些和宗教相关的概念后,人们会表现出更强的自控力。例如能喝下更多的橙汁与醋的混合饮料,或是能够延迟满足,决定一星期后领取更多的报酬。宗教仿佛燃料一样,补给人们控制自己的能力--当参与者因为一项苛刻的打字任务殚精竭虑后,若仅是排列一些宗教的词汇,就能在接下来的无解的几何题上坚持更长的时间。

宗教让人不寂寞


不过,在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的林蔡胤(Chaeyoon Lim)和哈佛大学的罗伯特•帕特南(Robert D. Putnam)看来,宗教的幸福感,主要得归功于它的社会功能。这两名社会学家调查了约三千名美国民众。参加宗教活动的频率越高,宗教集会时的好友越多,人们就越幸福。可若在活动时没有好友,宗教似乎也无法带来幸福感。他们还发现,无论是私自进行的宗教活动,如诵读经文、祈祷,或是宗教本身的体验,如感受上帝的存在,对于幸福感都没有太大的影响。

为什么宗教团体具有如此大的魔力?研究者认为,因宗教建立的集体能给信徒提供归属感和社会认同。宗教团体中人们的价值观、世界观比较相似,成员更容易相互理解、支持、信任。

宗教还能提高人们的道德感,增加亲社会行为。在这种基础上建立起来的社群,成员之间互帮互助,营造出健康快乐的氛围。在加拿大英属哥伦比亚大学阿奇姆•沙里夫(Azim F. Shariff)和阿兰•洛伦萨扬(Ara Norenzayan)的一项实验中,被试在一个完全匿名的环境下,决定将自己收到的10美元分配一部分给一个陌生人。当启动了和宗教有关的概念后,64%的参与者分配了对方5美元甚至更多。而对照组中,只有12%留给对方5美元,没有人给别人比自己更多的钱。

"举头三尺有神灵"。信仰宗教的人,或许会因为感受到"上帝"或其他超自然现象的注视,从而规范自己的行为,更愿意帮助他人。进化心理学家还用宗教的亲社会性解释它的起源。有宗教信仰的成员会牺牲自己的利益以帮助别人,这些合作行为让群体在进化中获得优势。
宗教会让你更幸福吗?

不过,宗教与幸福的联系尽管证据确凿,但有趣的是,根据盖洛普公司2010年的调查,全球最幸福的几个国家--丹麦、挪威、瑞典和荷兰,同时也是世界上几个最世俗化的国家。在这以福利系统闻名的北欧地区,幸福似乎不需要借助宗教的力量。

宗教与幸福的关系,还会打上文化的烙印。


一直致力于幸福感研究的美国著名心理学家、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教授埃德•迪纳(Ed Diener)和他人合作的研究发现,在生活条件艰苦的地方,人们更愿意将宗教视为生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但在经济发达、生活有保障的地区,宗教扮演的角色就较小。当研究者把主观幸福感考虑进来时,在生活艰苦的地区,信仰宗教者会比不信教者更加幸福,而在发达地区,两者报告的幸福感并无多大差别。无论是在美国各州之间,还是全球范围内各国之间比较,都发现了这一层联系。

个人与文化环境的匹配性同样值得关注。柏林洪堡大学的约亨•格鲍尔(Jochen E. Gebauer)等心理学家调查了11个欧洲国家的18万民众。只有在宗教作为社会的主流价值观时,信奉宗教对于人心理健康的好处才比较显著。在宗教处于小众的地区,不信教者和信教者的幸福感就没有太大差别。

看来,信仰宗教,并不一定就能够获得幸福。除了文化特异性外,宗教和幸福感的联系虽然已被证实,但调查研究只能提供相关关系,无法确证因果联系。而一些实验室研究揭示出宗教带给人的短暂的好处,也说不定能否转化为长期的幸福。

而且,并非所有人都能享受信仰带来的好处。耶鲁大学管理学院的丹尼尔•莫孔(Daniel Mochon)和他的合作者指出,没错,笃定的信徒的确能从宗教中得到诸多好处,可那些信仰不那么坚定,只是处于中等水平的人,他们的主观幸福感,甚至没有无神论者和不可知论者高。

从心理学角度看:如果你还没有心仪任何一种宗教,不妨继续做一个快乐的无神论者。上帝会原谅你的,这是祂的职业。

登录后才可以回复,请你 登录快速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