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敬华
曾经一度解决了众人打车困难问题的打车APP,目前正遭遇一场生死劫。从政策打压到模式质疑的多重压力,让这些打车应用企业很委屈。曾有一位在打车APP企业就职员工在QQ群里诉苦,称政府对于打车APP的打压过于凶猛,言语之间满怀委屈。
从一年前的风靡大江南北,并被用户大加赞赏,到今天各地政府打压,以及一些乘客对打车APP体验的指责,如此巨变是很多打车APP企业始料不及的。最近一段时间,打车APP将死的言论成为多家媒体讨论的热点。毋庸置疑,打车APP正遭遇一场生死劫。
模式决定未来
对于打车APP而言,真正的危机不是政策打压,不是用户对APP体验的指责,而是模式。这是很多打车APP企业没有深入思考的问题,也是媒体们从未深刻探讨过的问题。
打车APP作为一种商业行为,没有一个合理的商业模式是很难发展的。打车APP面对的是一个需求很大的市场,很多创业者选择打车APP这一领域,更多的是看中了这一行业的商业前景;风投们对于打车APP企业不遗余力的投资,也是因为这一行业风光无限的前景。然而,当国内已经涌现了嘀嘀打车、摇摇招车等几十家打车APP企业后,商业模式很少被人谈起,这最终导致了当前的生存危机。
打车APP现在的商业模式很简单,通过LBS+客户端,解决出租车供求失衡的问题。实时定位,可以让出租车迅速找到乘客;同时,急需乘车的顾客,也可以借助打车APP找到最近自己最近的出租车。现在,很多地方都出现了使用打车APP叫车加价乘车的情况。美中不足是,打车APP提高了出租车的利润,解决了乘车人等车的烦恼,自己却未获得任何实质性的回报。
与所有的产品一样,打车APP自出生之日就肩负盈利的重任,当下残酷的事实就是,打车APP为别人提供了便捷,自己却过着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日子。更让人百思不得其解的是,一些打车APP还在贴补出租车司机。
据悉,杭州最牛的"快的打车"在3万出租车司机中装机量达70%,快的打车为每月打开软件超过5天的司机奖励话费10元,仅此一单项,快的打车每月花费即为21万元。如果这家打车公司在全国所有省会城市开展业务需要花多少钱呢?一年保守估计都要几亿人民币。
在盈利方面,除了广告外,打车APP目前并无可观的盈利模式。加之移动互联网变现是世界难题,打车APP如何盈利还是一个未知数。自身没有盈利模式,还一味烧钱扩张的商业模式,注定打车APP难有未来,既便市场份额在业内堪称无敌。
烧钱买的是毒药
如同当年唱衰团购一样,不看好打车APP未来的很多报道,都是对烧钱买市场份额这一市场推广手段的不认可。一年多来,打车APP行业掀起了一场烧钱买市场份额的风暴,通过补贴手段来提高自己的市场占有率。现在看来,打车APP烧钱买来的可能是毒药,而不是市场份额。
按照打车APP企业的商业构想,要先有规模才能谈盈利。基于这样的推广思路,如何让出租车司机和用户安装打车APP应用,成为打车APP规模化的第一步,这是打车APP烧钱补贴推广模式诞生的背景。
需要说明的一点就是,打车用户对打车困难有着深刻的体会,并且对各类APP应用接受程度较高,所以打车APP推广的重点是出租车司机。由于打车APP在使用过程中会产生流量费用,出租车司机还未得到任何经济回报就要支出一笔流量费。为此,要想出租车司机使用打车APP软件,只能先拿钱补贴出租车司机。
从表面来看,打车APP这种贴补方式并无不当之处,可以培养出租车司机的习惯。当打车APP行业竞争不断升级后,这种贴补方式,迅速演变成为一味毒药。各家打车APP企业不断提高贴补额度,致使很多出租车司机对某一款打车APP软件的忠诚度降低。于是,打车APP企业只能不断拉高贴补金额。久而久之,本来用来培养出租车司机使用习惯的贴补推广手段,成为了一场恶意竞争,最终致使烧钱换来的市场份额难以长久。
不容忽视的一点就是,国内的打车APP企业生存都是靠风投输血,贴补恶性竞争让一些实力薄弱的打车APP企业因资金链断裂而倒闭。本以为烧钱买来的是市场份额,结果买来的却是一味慢性毒药。正所谓,成也烧钱,败也烧钱。
核心价值的缺失
一款可以解决旺盛市场需要的手机APP,如今的处境十分尴尬。疯狂烧钱没有烧出规模,反而被政府监管部门叫停,大有偷鸡不成蚀把米的意味。对此,手机APP企业们必须正视。
客观地说,手机APP的市场规模,远未像此前一些媒体报道的那样可观。以北京来说,共有出租车6万辆,司机超过10万人,但有粗略统计显示,使用App的司机只有2万人左右。而安装App的司机每天接到App预约也就一两单,相比于北京每天200万左右的打车量,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追根溯源,打车APP当下的遭遇,主要是因为核心价值的缺失。
的确,打车APP的市场前景非常可观。在北京,每天大约产生200万次左右的打车机会,全国出租车一年的调度量更是高达25亿次。从规模上来说,打车APP的前景不可小视。与此同时,北京、上海、广州等人口密集城市的打车难的矛盾越来越尖锐,这为手机APP商业化创造了利好。
现状就是,打车APP经过一年多的普及并未成规模。原因在哪里?从市场现状来分析,用户已经形成了通过手机APP叫车的习惯,出租车司机也对打车APP有了一定的了解。打车APP之所以难以普及,瓶颈在出租车司机。从各方面汇总的数据看,打车APP对于出租车司机创造的价值有限,这是打车APP遇冷的根本原因。
要解决这一问题,打车APP企业必须优化产品体验,完善产品功能,不仅要解决打车人与出租车的供求矛盾,还要实现帮出租车司机增收的目标。试想,如果未来的打车APP,每天至少为出租车司机每天增加3单生意,出租车司机还会排斥打车APP软件吗?还会对打车APP产生的流量费耿耿于怀吗?
打车APP并非没有市场,与团购相比,打车APP的市场前景要比团购更可观。团购今天的没落,打车APP遭遇的生死劫,是企业盲目扩张的后果。如果一味继续烧钱买市场规模,那么干掉打车APP的不是政府,不是用户,而是自己。所以,要想走出眼下的困局,打车APP只有一条路可走:重塑产品价值,用需求杠杆来撬动这一市场!
注:此为独家专栏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创事记 及本文链接(http://tech.sina.com.cn/i/csj/2013-05-14/16168338780.shtml)。欢迎更多投稿, 详见《创事记》征文启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