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工业时代的管理:靠用心而非仅靠制度

peter2013-03-31 10:00:05
后工业时代的管理须用心后工业时代的管理须用心

  SKT创投副总裁 简江

  工业时代好的管理,可以用"精益"两个字来形容。因为着眼于工业产出,所以工作成果大都可以用数字来衡量--生产多少、合格多少。在管理良好的制造企业中,工人即便对工作没有热情,也不会严重影响到产出,因为产出就是一个客观数字,奖多罚少,清晰明确。

  后工业时代的管理,越来越难数字化。对客户服务是否用心,创造性工作是否尽力,都很难有一个客观的标准。如果试图把所有有效的做法都做成标准,又会导致服务过分机械化,没有活力、生命力和创造力。当你去一家餐馆,看到门口礼仪小姐机械的微笑和面无表情的鞠躬时,大抵不会有什么太好的感觉。

  软性的服务很难明确量化,导致的结果就是老板想要100%,高管给80%,中层再给80%,层层打折的结果,就是执行效能下降得不可接受,企业能量在层级之间的博弈中被大量消耗浪费。如果强行规定哪些是必须做的,不仅难以准确执行,而且会导致无法承受的监督成本。

  最后,解决方案只有一个,就是想方设法的让员工用心,而不是单纯依靠规章制度管理。

  在这类企业中,规章制度只规定绝对不能做的,然后再辅以备忘和建议。最关键的是,让员工尽量感受到被尊重,在工作中感受到成就感、价值感和快乐,用热情而不是用恐惧和抗拒的情绪投入工作,发挥出主动性和创造性,这样老板想做100%,高层或许能想到120%,中层再多想20%,层层递进下去,竞争力就完全不一样。

  所以,在服务类、创新类企业中,过于数目字的管理往往是不可行的,最关键的是如何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创造员工快乐、主动的工作心态。

登录后才可以回复,请你 登录快速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