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别在意股价,那只是浮云。
之前力挺苹果股价可以上1000美元的媒体与分析师们,现在又开始各种唱衰这家巨无霸公司了。显然,这是媒体行业的"马太效应",也是人之常情。一帆风顺时,人人赞美称道,不惜各种溢美之词;但只要显露出一丝疲态迹象,之前的捧杀就迅速转变为棒杀。
在这种合力唱衰下,苹果周四盘后暴跌10%,创下数年来最大跌幅。从去年9月的705美元到如今的不足440美元,苹果股价似乎坐上了过山车一般直线下滑。但在这段时间内,苹果基本面并没有发生如此巨大的转变,几款新品的销量不断创下新高。如果说之前的一路向上是业界的过于乐观,那么现在的跌跌不休则是投资者的反应过激。
那么,苹果是否真的走上衰退之路了?其实未必,苹果的业绩依然亮丽,产品仍然是行业顶级,他们的创新能力依然雄厚,短时的放缓不代表苹果不会再次推出令人惊艳的新品。即便股价较之此前的高点大幅下滑,苹果目前股价对应的市盈率依然不到12倍,处在非常有吸引力的水平。
导致媒体棒杀苹果的是其最新一季财报。一如既往,苹果的销售业绩再次炫目。当季实现营收545亿美元,净利润131亿美元,双双创下历史最高纪录。这样的财报令所有科技公司都感到惊叹。但与以往不同的是,苹果的业绩放缓了增长步伐,此次利润仅增长了0.1%。
媒体预料与期待中的一天终于到来了:苹果此前高速增长的神话已经破灭。但神话破灭不代表苹果开始滑坡。没有哪家公司可以长期持续高速增长,苹果也同样如此。他们是过了巅峰期,还是暂时打盹,至少需要未来一年的时间来判断和验证。
即便苹果硬件产品在性能和参数上已经不再具有明显优势,但苹果仍然拥有巨大的平台优势。乔布斯此前一手打造的iOS系统仍然是最受开发者重视的平台。与开放但却碎片化的Android系统以及可控制但又羽翼未丰的WP系统相比,苹果封闭的系统保证了统一的用户体验和稳定的盈利模式,实现了普通消费者、应用开发者以及平台运营者三者利益的最佳平衡。这一优势是苹果先天与先发的,短期内不会被谷歌或微软赶超。
截至第一财季末,苹果共拥有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共计1370亿美元,当之无愧的成为科技公司中的巨无霸。即便库克时代已经开始派发股息,苹果巨大的现金头寸依然在不断增长。这样的现金储备是苹果的战略资产,在原有增长陷入停滞的情况下,苹果可以动用这些资金来进行战略收购,像甲骨文那样以收购换取未来的持续增长。
坐拥1370亿美元,只要对方愿意出售,苹果的财力足以买下绝大多数科技公司和创业公司,来补充自己存在不足或暂时没有的业务。在诸多科技公司中,目前对苹果最有价值的收购对象包括点评网站Yelp、地图服务商TomTom等等。苹果甚至还可能买下社交网站公司,来填补自己在互联网服务的业务空白。近期传出苹果有意收购社交地图创业公司Waze,相信这只是个开始。
充足的资金还给苹果带来了更多可能性,近期苹果传出在以色列和中国设立研发中心的消息。在研发人才最为集中的以色列和中国设立研发中心,无疑有利于增强苹果的人才储备,为打造更多技术现金产品提供软实力保证。当然,苹果还可以进行网罗人才型收购,以较少的资金收购拥有技术潜力的创业公司,将对方的技术和人才收到自己帐下。
目前苹果移动产品的主要芯片来自于三星,但与三星竞争趋于白热化的苹果肯定不愿自己心脏掌握在三星手中。有消息称,苹果已经大幅减少来自三星的芯片订单,交由台湾台积电生产。在移动芯片市场上,最重要的提供商高通目前面临着产能不足的问题,而苹果则完全有能力在台湾收购或建造自己的芯片工厂,满足自己核心部件的自给自足。此前苹果投资台积电的传言,完全是合乎情理的。

除了资金,专利也是苹果最强大的战略资产。美国专利与商标局的数据显示,苹果2012年共获得1135项专利,同比增长了68%。可以看出,在经历了持续数年的专利混战后,苹果正在加快步伐构建自己的专利弹药库,以备未来产品研发所需和竞争诉讼所用。在专利收购上,财力雄厚的苹果从不放弃任何收购的机会,从北电网络到柯达专利,苹果一直在激进的收购各种未来可能作为诉讼武器的专利。
目前苹果的专利诉讼主要集中在在移动领域,而最大的诉讼对象就是他们最大的竞争对手三星。与HTC达成专利和解,给苹果带来了稳定充足的专利授权收入,也让苹果在Android阵营中打开了一个裂缝,可以区别对待HTC和三星这Android阵营的两大主要力量。未来苹果与三星的专利诉讼可能还会持续下去,而苹果的目的则是尽可能拖住三星前进的步伐。但为苹果敲响警钟的是,他们在移动领域最大的竞争对手三星也在扩充自己的专利库,去年甚至获得了5081项专利。
谈到苹果股价走低,最直接的原因就是从9月份至今,苹果连续发布了几款创新力度不够大的新品,尤其是新款iPhone和iPad,属于现有技术实力的整合使用。而iPad和iPhone是目前苹果最为核心的产品,这两大产品的创新不足令外界开始担忧苹果手机与平板未来可能会继续市场下滑,从而无法维持目前的营收和利润水平。
这两大产品创新不足已经成为业内共识,但同样难以否认的是,iPhone 5和iPad 4及Mini依然是出色的产品。苹果这两大产品,在硬件参数、工业设计和平台软件方面依然是行业顶级水准,只是与前几代相比,在创新改进的步伐上有所放缓。可以说,苹果确实存在着创新乏力的问题,但这究竟是持续性困境,还是为追求利润最大化而暂时打盹,目前还难以判断。
以苹果的研发实力和技术储备,如果他们在感受到竞争压力的情况下,在下一代产品再次推出革命性技术与设计,这并不是件非常意外的事情。或许,在这个问题上,唯一的问题是竞争对手能给苹果施加怎样的压力。目前来自三星、诺基亚、HTC等主流厂商的产品已经在摄像头、显示屏等具体硬件参数上赶上了苹果,苹果仅仅剩下了平台优势。下一代产品将成为真正检验苹果是否创新乏力的试金石。
苹果开创了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两大市场,以领先的产品占据着市场优势,但随着竞争对手的逐渐赶上,智能手机与平板电脑正日益成为红海。在苹果主宰的高端市场,而发达国家市场已经浮现出饱和迹象,而多年没有外型变化的苹果产品也逐渐失去了对消费者的独特魅力;在这种情况下,苹果最现实的选择就是推出廉价版iPhone,在中端市场上压制其他竞争对手,获得更多用户。廉价版iPhone能够给苹果带来巨大的市场,保证苹果业绩与销量的继续高速增长,为投资者注入一针强心针。
真正可能再次提振苹果前景的是他们的智能电视新产品。回顾苹果在乔布斯回归之后的历史可以发现,他们总是在开辟新市场后尽可能占据市场,然后在诸多竞争对手紧逼下逐渐丧失份额,直至再次开辟新产品领域。传言中乔布斯奠定思路的苹果电视,显然会成为苹果近期最重要的产品。如果苹果电视可以像iPhone与iPad那样具有革命性,那么苹果将再次拥有巨大的市场与销量,再次获得华尔街的青睐。
为苹果说句公道话,他们虽已不再神奇,但依然是行业领头羊,这一点并未改变。未来一到两年,如果苹果再次拿出革命性产品,他们依然可以重新增长。在挤了两年牙膏之后,苹果内部想必已经敲响了警钟。
(郑峻)